岱山縣打造智慧教育亮點力補海島教育短板

發(fā)布時間:2018.08.10 瀏覽次數:

       近年來,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針對海島教育短板,積極發(fā)展智慧教育,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率先在全省海島縣區(qū)實現四個“全覆蓋”,并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加快海島教育現代化步伐。

 

  近年來,岱山縣針對海島教育短板,積極發(fā)展智慧教育,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率先在全省海島縣區(qū)實現四個“全覆蓋”,并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加快海島教育現代化步伐。

 

  一、打造智慧教育城域網平臺,提升信息化等級,創(chuàng)強教育特色

 

  岱山縣早在2011年已實現有線網絡千兆光纖到校。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原有的有線校園網已無法滿足學校現代教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2017年起,岱山縣啟動智慧教育城域網一期工程平臺建設,共投入850萬,目前已竣工驗收,領先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

 

  一是實現教師云辦公,服務教學提升。逐步完善教師云桌面辦公平臺,用新一代的云終端一體機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用的筆記本電腦,極大地保障了教師辦公安全,進一步促進網絡備課與課堂教學的無縫對接,提高了教學效益。同時,簡化了設備的管理維護,使學校信息技術師資得以更好地利用。目前全縣教師人手一臺云終端一體機,已基本實現云辦公。

 

  二是打造拓展性課程實驗室,服務課程建設。在“一校一品”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打造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校拓展性課程實驗室,大力推進中小學拓展性課程建設。岱東小學依托拓展性課程實驗室,積極構建“沙文化”藝術課程群,學生美術作品刊登于《小學生時代》2018年1月期封面。

 

  三是深化教育內涵,服務特色創(chuàng)建。著力推進“互聯(lián)網 ”特色教育,根據學校實情,積極打造信息化背景下的校園特色品牌。高亭中心小學以“智慧亮校”為思路,積極開展新科技教育,2017年被省教育廳列為“未來教育培育學校”,2018年6月,有2名學生獲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挑戰(zhàn)賽浙江賽區(qū)一等獎,直接入圍全球總決賽。敬業(yè)小學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校園影視文化建設,2017年啟明星電視臺榮獲“全國優(yōu)秀百佳校園電視臺”稱號。

 

  二、打造離島教學教研平臺,優(yōu)化師資隊伍,促進教育均衡

 

  岱山縣離島小學6所,其中8班以下規(guī)模的有5所,離島初中1所。海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離島教師特別是小規(guī)模小學和初中離島學校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出現三大難題:專家引領缺少、教師間的互助互促有限、工學矛盾突出。面對實際,岱山縣積極開展學校錄播教室建設,利用信息技術,拓寬海島學校教研活動空間,讓教師不用出島也可參加島際校際的教學教研活動。

 

  一是由島到校,分批推進。2017年新建錄播教室4個,其中在秀山小學、長涂小學各建1個,由此縣域內4個島均擁有錄播教室。2018年計劃投入24萬,增建6個錄播教室,到今年秋季實現每個離島學校至少擁有1個錄播教室,進而實現全縣中小學校錄播教室全覆蓋。

 

  二是由點到面,整體推進。錄播教室建成之初,主要在教育共同體學校之間開展區(qū)域網絡教研,如長涂小學與高亭小學在各自學校,利用錄播設備進行雙向互動教學直播和教師在線交流。目前正處于錄播平臺的完善階段,今年秋季將在全省海島縣區(qū)范圍內率先實現錄播平臺全面貫通,到時縣域內每所學校均可和其他任何一所學校共同進行網上在線教研,同時實現與省內結盟學?;ヂ?lián),為全縣師生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奠定硬件基礎。今年以來,全縣共同體學校網絡教研活動已開展2次。

 

  三是由基礎到精品,分層推進。在簡易錄播教室的基礎上,計劃增建精品錄播教室,同時在大規(guī)模學校開展精品錄播教室標清改高清工作,進一步提升全縣錄播教室技術裝備水平,從硬件設施上確??缧>W絡教研的實效。截至目前,岱山縣學校已有6個簡易錄播教室和12個精品錄播教室。

 

  三、打造交互式零距離授課平臺,實現綠色課堂,推進教學改革

 

  以服務教育改革發(fā)展為主線,以促進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為核心,進一步加大投入,促進教育技術裝備更新升級。2016年,全縣共投入約600萬元新購多媒體教學設備158套、改造216套,配置教室平板電腦345個,實現教室交互式多媒體全覆蓋。同時,進一步完善智慧課堂平臺,認真做好“三通”工作,全面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

 

  一是“通”硬件。在全縣范圍內打通不同類型的電子白板備授課終端,加大電子白板使用的暢通性,使得全縣每所學校教師在跨校備課與授課過程中,都不受這一硬件限制,極大地促進了縣域內跨校教研交流與名師、骨干送教指導。

 

  二是“通”資源。在硬件相通的基礎上,配備與之相適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統(tǒng)一備課授課的基礎軟件,避開了不同硬件設備適應不同軟件資源的難題,大大提高了校際教學教研的互動性,深入推進縣域內的教學資源共享。

 

  三是“通”辦法。全面加強裝備管理及應用隊伍,建立信息技術支撐團隊,通過縣校兩級分類培訓,培養(yǎng)教育技術骨干。同時,以校本研訓為抓手,以“學科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研究核心,推動全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及應用實踐。截至2017年底,全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達到100%,1所學校被評為浙江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學校。

 

  四、打造校園安防監(jiān)控平臺,強化部門聯(lián)動,筑牢生命防線

 

  借助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全縣學校安全技術防范系統(tǒng)建設和防護等級,有效推進和諧平安校園環(huán)境構建。2016年,總投入250余萬元,建成全市首個校園聯(lián)網縣區(qū)監(jiān)控平臺,全面實現全縣學校安全無盲區(qū)。

 

  一是合理設點。成立以分管副局長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對全縣21所學校25個教學點的全面踩點工作,摸清需要重點監(jiān)控的區(qū)域,特別是相關監(jiān)控死角,包括校門、操場、走廊等學生主要活動區(qū)域,以及食堂操作間、糧油儲藏室等。全縣學校共安裝1009個監(jiān)控點。

 

  二是全日監(jiān)控。校園安防監(jiān)控平臺對每所學校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jiān)控,視頻錄像采取本地存儲的方式存放在各校的硬盤錄像機中,視頻錄像存儲時間為30天,以備隨時調看。

 

  三是聯(lián)動管理。校園安防監(jiān)控平臺通過專線網絡系統(tǒng),將學校監(jiān)控圖像數據實時傳送至110中心平臺和縣教育局,供實時監(jiān)控、及時預警、查看回放,實現視頻監(jiān)控平臺的學校、教育局、公安指揮中心三級聯(lián)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