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市民蔡先生在歐尚江東店遭遇了一次不愉快的購物體驗。“品名是韓式五花肉,可配料表里注明的是‘鴨肉’!”他告訴記者,自己是在收銀臺付完錢后才發(fā)現問題,找商家理論,卻被回了一句“誰規(guī)定五花肉一定是豬肉做的?”
顧客吐槽
明明買的五花肉,怎么成了鴨肉
周一上午,蔡先生在歐尚江東店冷凍柜選購了6袋由鎮(zhèn)江燕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韓式五花肉,每袋約8根肉串,單價18.6元。可就在付完錢再次查看時,配料表一欄里的“鴨肉”讓他定住腳步。他隨即找到顧客服務臺理論,“五花肉應該是豬肉,怎么變成鴨肉了呢?品名和配料完全不符嘛。”
當日值班的一位錢姓經理接待了他,當著他的面給供應商打了一通電話,可隨即給出的答復讓他有些氣惱:“誰也沒有說,五花肉就一定得是豬肉做的吧。”
因協(xié)商無果,蔡先生心里郁悶,6袋肉就丟在家里的冰箱,動也沒動。這兩天,他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投訴,也給本報熱線來電。“這就是欺騙行為,明擺著掛羊頭賣狗肉。我的訴求是根據法律法規(guī)來,退一賠十。”蔡先生表示。
商家回應
產品是否有問題要待相關部門判定
昨天中午,記者與蔡先生一道來到歐尚江東店冷凍食品柜。不過這次記者并沒有找到同品種的“五花肉”?,F場來了三位工作人員,包括錢姓經理。如何解決這起糾紛,幾位工作人員認為要看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態(tài)度。“如果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覺得產品有問題,那我們一定會對供應商作出相應處罰,另外法律規(guī)定該怎么賠償就怎么賠。”不過,他們也表示,下周一三方可以先坐下來談一談。
采訪過程中,記者還拿到了供應商傳來的一份由上海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抽樣日期是今年10月26日,產品名稱是“燕飛韓式五花肉”。這份檢驗檢測結果報告書對產品的形態(tài)、色澤、組織結構、滋氣味等做了一一描述:“具有韓式五花肉應有的形態(tài)”“具有韓式五花肉應有的色澤”“具有韓式五花肉特有的滋氣味……”
律師說法
食品包裝袋上標識有違大眾認知
五花肉難道不該是豬肉?記者隨后在朋友圈里做了一個微調查。大部分人回復“五花肉就是豬肉”,也有人留言“難說,因為烤肉店里還有牛五花肉!”
從事餐飲行業(yè)的人是如何看待的?在寧波一家知名飯店從業(yè)30多年的大廚林軍認為,如果包裝袋上只是寫“五花肉”,那由鴨肉制成也是有可能的。所謂五花肉,通常來說指的是豬肉,但若從形態(tài)表述,只要肥肉與瘦肉之間均勻分層達到四五層以上,就可以這么稱呼。
另一位從業(yè)十多年的廚師陳雷看法不同,他覺得五花肉就是豬腹部的肉,也叫三層肉,其他的家畜禽類身上是沒有這個部位可以定義為五花肉的。
而翻開《現代漢語詞典》,記者查到了對“五花肉”的解釋:作為食物的肥瘦分層相間的豬肉。
那么站在法律角度,蔡先生的“退一賠十”可有支撐?浙江尚甬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翔認為,商家和供應商侵犯了消費者權益,提供了不符合規(guī)定的商品,以次充好。“說到五花肉,我們一定會想到豬肉,不可能是鴨肉,這違背了我們大眾的認知。如果要打官司,我覺得法院很大可能是支持消費者的,除非商家能提供合情合理的解釋。”